在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中,续保业务已成为经销商稳定客户关系、拓展盈利空间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经销商普遍面临“投入两难”的困境:投入过多,易引发客户投诉,侵蚀利润;投入不足,则难以与外部保险渠道竞争,导致客户流失。尤其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当下,客户通过线上比价、一键续保变得愈发容易,其行为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续保业务的风险管控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经销商管理者,需从客户分析、过程监督、毛利控制及战败管理等维度系统切入,构建科学有效的续保业务内控体系,从而实现风险可控、客户留存与效益提升的多元目标。
续保客户群体分析
通过对续保客户群体的精细化分析,识别业务短板,是提升续保率的基础。建议重点跟踪以下几类客户群的续保比例:新车首年续保比例,本店续转续(去年在本店续保、今年继续续保)比例, “在修不在保”客户(经常回厂维修但未在本店投保)的续保情况,已断保1–3年的流失客户的回流续保比例,纯流失客户(多年未回厂续保)的续保尝试效果。
通过数据比对,找出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客户类别,并据此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政策。例如,对难转化客户群设置更高提成比例,激发续保专员跟进意愿,实现资源精准投放。
续保执行过程管控
续保执行过程直接影响成交率,可从三个关键维度建立监控机制:
首次跟进时效。行业通常建议在保险到期前45天(T+45)启动首轮联系,并在T+33、T+30等关键节点设置三次有效跟进。应明确“有效跟进”标准——如客户未回复或拒接电话不算有效,避免数据注水。
总跟进次数与协作机制。专员跟进次数不足,可能影响客户对续保业务的了解程度与信任度。在此情况下,可启动服务顾问协助机制。由服务顾问介入,利用其与客户已有的信任基础提升沟通效果,一旦客户表达报价意愿,再由续保专员快速承接,提供详细的报价信息和专业的建议。
时段效率优化。分析每日上午、下午电话接通与成单数据,合理制定外呼任务。通常上午成功率较高,据此合理设定每日有效通话次数。
续保毛利率管控
分析发现,续保业务毛利率常随续保时点临近而下降,即续保时间越临近,毛利率越低。可通过机制设计实现前端控制:
首签提成激励。对首次沟通即成功续保的专员给予提成奖励,既鼓励早成交、高毛利行为,也节约后期重复跟进的成本,提高续保专员的工作效率。
毛利率红线与审批机制。设定续保毛利率临界值(例如-8%),若一个月内续保毛利率超过该值,需进行绩效扣点并审批说明,以促进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同时设置正向激励:达成毛利目标则给予团队奖励。
使用续保工具进行试算。综合保险费用及费用优惠、维修优惠、精品优惠等。若成本超过设定值(如8%),须提交审批,如审批不通过,要结合客户需求给出相对合理的替代方案;成本合理则可直接出单。
续保战败管理
战败客户须明确定义与处理流程,避免无效流失。可设立战败分类与话术标准,例如:客户提出“朋友报价更低”,可回应:“我们先给您报个价,包括基础价格和优惠方案,供您综合对比。”若客户仍拒绝,且主要原因为价格,属“正常战败”;若未报价即流失则属“非正常战败”,需复盘沟通流程。
系统化管控是实现续保业务稳健增长的核心。通过上述闭环管理体系,经销商能够显著提升续保业务的可控性与盈利能力。它不仅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更能在高度竞争的售后市场中强化客户黏性,推动服务收益持续增长。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京版大厦B座1104室
(8610)62383600
quanqixiang@carresearch.cn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8号|京ICP备1703259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5993545-8019 jubao@carresearch.com
法律支持: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