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解决方案>正文

质量技术风险研究丨后疫情时代,进口车面临四大新挑战(上篇)

发布日期:2022-02-10 17:35作者:诗雯 白璐编辑:陈文亮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跌宕,“大流行”与人类长期相伴的概率加大。无论病毒何时退却,各国将从紧急模式回归常态化防疫,进入“后疫情时代”。该趋势叠加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全球汽车市场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复苏动能减弱。不仅如此,汽车企业还将面临产品质量及用户体验的新挑战,争夺全球体量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汽车市场尤为如此。车市睿见对此将持续关注。

汽车产品质量与技术风险研究首次报告基于中国汽车市场进口车细分市场,分上下两篇,深入剖析问题,探索应对策略。

产品结构升级下暗藏质量隐忧

进口汽车是国内汽车市场不可缺少的补充力量,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下,产品结构向高端豪华车型、中小型个性化、新能源车型等市场规模有限、价格敏感度低的趋势发展,也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技术风向标作用。IHS Markit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豪华品牌智能网联配置比例普遍较高,预计2025年将达到95%以上,部分品牌甚至接近100%,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IHS Markit行业分析,2020年1月

智能化接棒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变革和市场持续增长新引擎,制造体系面临重大升级、产品形态被重新定义、产业生态得以深度重塑,摆在进口汽车面前的产品质量与技术风险也有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进口汽车保修期内投诉占比持续增长,头部品牌召回次数和数量逐年增加。以产品质量表现的消费者投诉影响因子分析消费者投诉概率,传统技术领域,如发动机、车身及附件、底盘、传动系统等,仍是投诉热点,但智能技术领域,如驾驶员辅助驾驶、多媒体交互等被投诉的概率增长明显。

数据来源:车质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数据来源:车质网,2021年1-11月

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和场景转变正在推动全球汽车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监管政策的发展与完善。2017年至2021年,WTO发布的汽车类TBT通报数量累计471项,其中中国、美国、欧盟发布汽车类TBT通报数量占全球总量的1/3。“双碳”时代,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成为全球性议题,各国汽车环保标准与技术法规日趋严苛,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TBT通报已成为近5年全球乘用车TBT通报的重点。


数据来源: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

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汽车技术标准整体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面临采标率和检测认证国际公认度不高等问题。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AI、互联、数字化等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汽车,信息安全问题不断涌现。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实施,但构建符合我国汽车产品特点的信息安全测试及认证体系问题仍待解决。

数据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凯睿赛驰咨询整理

四类产品质量与技术风险新挑战

作为汽车“新四化”的先行者,以及消费升级的受益者,进口车企业既有市场放量、价格提升的利好,也需重视IVI系统、芯片配置、OTA服务、NVH领域的质量与技术风险新挑战。

挑战一:IVI系统产品质量风险的挑战

汽车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技术不断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呈现出大屏化、多屏融合互动(双/多联屏+一芯多屏)、多功能集成等发展趋势。2020年,国内进口车IVI系统前装渗透率已达83%,显著高于合资(58%)及自主品牌产品(48%)。预计到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IVI系统前装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58%提升至92%,核心动力为低于35万元价位车型装配率的快速提升,但进口车型以及35万元以上国产车型,IVI系统装配率将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浙商证券研究所

监管层面,ISO 26262是汽车领域的电气/电子相关功能安全国际标准,贯穿于车辆全生命周期。虽然非强制标准,但其已经成为海外市场开展整车型式认证的参考标准。我国于2018 年5 月1日实施的GB/T 34590系列标准,修改采用 ISO 26262-2011,适用于道路车辆上特定的由电子、电气和软件组件组成的相关安全系统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活动。

此外,车联网应用成为IVI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车辆信息安全、软件升级等方面的标准、法规及检测认证方法,均在快速迭代与完善。例如:欧盟的UN-R155是全球第一个汽车信息安全强制法规,并将于2022年7月纳入新车准入整车型式认证框架法规( EU-GSR II )。

消费端,进口车IVI系统因产品质量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的现象较为突出,2017年至2021年8月,IVI系统质量问题的消费者投诉量占总投诉量比重已上升至第二位,触屏失灵、屏幕黑屏/死机、屏幕开裂/起泡/漏液故障集中出现。

数据来源:车质网

数据来源:车质网

2021 年 1月,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发布了对某美系新能源品牌触摸屏失灵导致倒车影像功能失效的调查结果,认定部分批次车型中控触屏存在安全风险。这进一步表明,一方面,随着整车控制的大屏化与集成化,硬件质量对IVI系统功能安全有着根本性影响;另一方面,软硬件集成的产品质量将会影响与之关联的功能和应用的正常使用,因系统性失效、硬件损坏、软件故障导致的功能安全风险随之增加,进而对整车行驶安全造成威胁。

挑战二:“芯片替换”对用户体验及市场监管风险的挑战

2020 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性汽车“缺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除,芯片行业的资源错配以及市场供求的错位,被认为是导致汽车芯片短缺的更深层原因。芯片产能带来的制约,让汽车厂商在自研与等待间艰难选择。为了减少芯片短缺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整车企业积极制定“替换芯片”预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特斯拉能够采用替代芯片,然后在几周内编写好新固件。”

现实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进程的推进,提升了整车对车规级芯片数量和质量要求。目前,一台高档汽车的软件所包含的代码数量已经超过1亿行,远超飞机、手机、互联网软件等,随着自动驾驶级别提升,汽车搭载的代码数量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对芯片算力的需求同样如此。

图片来源:恩智浦官网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汽车搭载的芯片数量快速增多,2017-2022年国产新能源车型平均使用芯片数量的复合增长率为12%,高于国产燃油车10%的增长幅度,而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的深入,汽车产业对车规级芯片的需求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建泓时代

消费端,由芯片引发的投诉已经在近几年集中出现,进口及国产汽车产品均发生过因芯片“货不对板”“替换芯片”引发的集中投诉。为了进一步完善对车规级芯片的监管体系,相关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基于AEC标准的国家标准转化和制定工作,规范芯片标准及检测认证方法。

随着技术升级,汽车的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带动了车规级芯片行业的发展,新汽车产品对芯片的依赖,也从传统的分散于各系统的功能控制芯片向对整车智能驾驶、交互、决策等方面起支配地位的主控芯片方向延伸。技术领域之外,标准与监管法规的快速迭代,以及用户体验转变等因素的叠加,催生了一系列非传统风险,需要企业及时作出调整与转变。

信息来源:中信证券,凯睿赛驰咨询整理

*该系列文章的下篇,将聚焦进口汽车在OTA升级和NVH表现的质量与技术风险新挑战,并就四大新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分享到: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京版大厦B座1104室

(8610)62383600

quanqixiang@carresearch.cn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8号|京ICP备1703259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5993545-8019  jubao@carresearch.com

法律支持: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